第九十四章协力
作者:
塑料糖纸 更新:2025-07-08 15:51 字数:2658
年关刚过,伦敦的气温接近零下。
外面雪没停,落在窗沿上,很轻,风一吹,就带着股冷气往屋里钻。
沉时安坐在书桌前,指尖慢慢划过一张传真纸下沿。纸张边缘带着轻微卷痕,最上方隐约可见“欧氏”字样。
他看了一会儿,弯下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铅笔,把某一行数字下方轻轻画了一道浅线,笔落得极轻。
门外传来钥匙转动的声响。
他没抬头,只把手里的铅笔在桌面轻点了两下,然后慢慢把传真纸迭好,随手压在抽屉最下面一迭旧文件里。
沉纪雯开门的时候,鼻尖还有点被外头雪气冻得发红。
他已经从书桌那边起身,转去厨房烧水,背影落在暖黄的灯光里,看着格外安静。
她摘下围巾,拎着一个纸袋走过去,在岛台前坐下。
“刚收到。”
她从袋子里里面拿出一个印有Montblanc标志的深蓝色丝绒盒子放在台面上,“加了定制,就等久了点。”
她语气真挚,也带着点很少见的郑重:“这次的事不轻松。真的谢谢你。”
沉时安没开口,只是把盒子轻轻拉到自己面前打开。
里面躺着一支钢笔,笔身通透,黑漆在灯下映得极深,尾端嵌着一道纤细的环,内侧手工刻了几个字母:S.on。
白金环抛光得极净,藏在黑漆里,只要轻轻转动,就能映出一线冷光。不花哨,却看得出质感。
是花心思挑的,也花心思等的。
他没急着把盒子合上,指腹在那行刻字上摩挲了下,看向她:“不用这么客气。”
她看着他,眼神没移开:“我知道比起你帮的忙来说,送这个还是太轻了……可还是希望你能收下。”
水壶在厨房咕咚作响,热气往外冒,混着淡淡的茶香,落雪的寒意就被压下去一些。
沉时安“嗯”了声,没再说什么客套话,只顺手把盒子扣上,放到手边。
“我又不是外人,姐姐用不着浪费这么多钱。”
他垂眼去倒茶,嘴角带着浅笑,把杯盏推到她面前,才像是随口般补了一句:
“很好看。以后有的是机会用上。”
杯壁温热,沉纪雯感到暖意从指尖一点点散开,顺着指缝攒进掌心。
三月中旬,香港。
文件放到她面前时,欧丽华刚签完批完上周的汇总报告。
秘书敲门走进。
“耀峰那边新一批结构报表过来了。”
她“嗯”了声,没抬头,只把笔放到一边,接过翻开。
第一页没问题,第二页也没有。
可在翻到第五页的时候,她停了一下。
那是一页信托融资结构表,数据看着没什么动过,可右上角附注栏,被人用红框细细标了个提示:
「结构路径建议重审,评级机构意见:暂缓入批。」
欧丽华眉头轻轻动了下。
单看一笔,这算不上什么大事,评级机构审慎保留,留个口子很正常。
可这不是她第一次看见这种提醒了。
月初的时候,集团里刚有过一单旧盘,也被挂过类似的附注。
那会儿是在财务周会上提到的,资金组的人把执行方案报得很利落。
那个缺口不大。评级附注一出,在法务和风控联合评估后,从应急池里抽了一笔备用授信顶上去,补得干干净净,没留尾巴。
报告翻过去,会议照常开,她当时没表态,只把那条信息留在脑子里,系了个结。
这次,是第二个结。
她抬头看秘书:“这边谁负责的?”
“耀峰的副总组,二线项目,不大。”
耀峰是欧氏旧改板块的常年合作方,负责结构细化与核算、通道搭建、报送审批。
这些年,欧氏的老旧盘能一块块顺利批下来,很多时候就是靠它在报表上挪开一点缝,在风控口子前多留一条路。
可现在,是有人故意往针眼里塞了块石子,耀峰想遮都遮不住,只能照实把“建议重审”几个字挂出来。
她没再说话,只是合上文件,把那一页单独抽了出来。
办公室一时很静。
“月初财务周会上提过那笔,执行档留了吧?”
“留了,在资金组档里挂着。”
“这两单放一起,留底,盯紧。看清楚要往哪儿撬,再决定怎么掐。”
秘书应了声:“明白。”
那不是节奏。不是一个项目的问题,是系统层开始偏了。像有什么看不见的力,在一点一点抽紧网络上的支点。
不是明着来,也没有急着击穿,只是让它们松动、偏斜、开始出现不稳定的可能。
欧丽华合上文件,没再问。
只是换了一支红笔,把那一页的右上角勾了一道圈,然后静静写下一个标记:
「小规模扰动?」
问号打得很轻,笔锋极细。
传真是在四天后送到的。
下午一点,集团临时组了一场非例会讨论。
出席的是财务、法务、投资部三位负责人,以及新任总裁和欧丽华。
Eastwell今早传来的资料放在桌面中间,一式三份。
那是一份融资补足配套意向函,带着最新的结构补足方案、风控建议和外部法律顾问备忘。
财务翻完第一页:“数据干净,口径标准,不像临时拼的包。”
“结构落点在香港本地,跟耀峰线能接上。”
法务接着道,“只在前段配套,按理没法撬后面的大盘。”
有人开口:“他们之前是不是只参与过西九龙?”
“是的。”秘书答。
总裁转向欧丽华:“欧总,你觉得呢?”
欧丽华没开口,只看着那封意向函的最后一句:
「本公司愿意在不干涉现有控制架构的前提下,协助提供支持。」
她知道这不是融资。
是试探。
一个主动伸过来的肩膀,没有开价,也没有提条件。
和西九龙那时候一样,干净得连字眼都挑不出错。
可这种干净得过分的姿态,本身就是最大的信号。
更何况,欧氏这几天打出去三轮探询,只回了两封延期函,一封直接拒绝。
Eastwell,是第一个主动递正本来的。
会议室里没人说话,等欧丽华表态。她现在虽然只是特别顾问,但只要她点头,没人会反对。
她看着那行字,思考了一分钟,最终指尖在文件上轻轻一敲:
“只开放耀峰,第一层。”
“数据保留,账户隔离,签字版后延两天。”
总裁点了点头,示意秘书记录。
法务问了句:“合作标签要定义吗?”
她拿起笔,在面前的意向函上划了一道:
“不写合作,写协力。”
标签贴上去的时候,文件夹编号标的是:
「临时协力·Eastwell」
“协力”两个字写得极轻。
她不是没有怀疑。只是这一次,一时没有更好的选项。
会议结束,欧丽华回到湾仔,靠在椅背里,安静看着窗外天光一点点暗下来。
像什么都没发生。
也像什么,已经开始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