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作者:一品红楼      更新:2025-05-03 17:13      字数:1813
  他跟了文和先生与孔明好几日,听他们论新盐政,头都听大了。
  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只是私盐提得少,像是不太管的样子。
  张祯:“这个嘛,也管,但不用花太多心思。”
  公孙续很疑惑,“为何?”
  张祯:“因为朝廷会定下盐价。若比这个价格高,没有人会买。若跟这个价格一样,无利可图。”
  晒盐法晒出来的盐,质量更好,数量更多,成本更低,绝非煮盐法可比。
  历代私盐难禁,就是因为盐价过高,才有私盐商贩的利润空间。
  盐价若被打下来,谁还耐烦贩私盐。
  如果这种情况下还有人非要去做,那属于好人好事,值得表扬。
  公孙续一拍大腿,“对哦!”
  难怪孔明、文和先生不把私盐放在心上。
  因为用不着!
  刘和听着,也觉得极有道理,忽心念一动,“神悦,若是夺得盐牌的盐商,以朝廷所定盐价出售,却不记账目,以逃避盐税,又该如何应对?”
  他记得很清楚,盐税与食盐售出去的数量相关。
  张祯顿住,这确实是个漏洞。
  “兄长,这事儿你跟文和先生、孔明说过么?”
  刘和摇头,“没有。”
  这也是他忽然想到的。
  张祯:“那便劳烦兄长去提醒他们,让他们补上这一块。”
  刘和笑道,“好!”
  感觉自己总算有了点用处,拉上公孙续一起走了。
  张祯继续看他们送过来的盐务章程。
  她做事喜欢规范化,也要求贾诩和诸葛亮规范,关于盐务新政的所有细则,都形成条条框框,而不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送文件这种小事,本来不需要公孙续跟刘和,但两人大概是在贾诩、诸葛亮那边待烦了,一有文件就抢着送来。
  加在一起,已经有了厚厚的一叠。
  各项内容都十分详细,哪怕是外行,看完也会明白大致的过程。
  对报名盐商品行、才干的考察,早已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四月一日,会公布入选竞价者的名单。
  落选者可以回家,也可以留在京城围观最终的结果。
  现在张祯重点关注的,唯有盐牌竞价这最后一步。
  当天晚上,张祯去贾诩书房,一老一少还在奋笔疾书。
  “歇会儿罢,不急在这一时。”
  令丫环送上她让厨房做的补身汤。
  贾诩接过来喝了一口,叹道,“不能不急,四月十日便要盐牌竞价,也就半个多月了。”
  诸葛亮也道,“总感觉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准备好。”
  张祯诚恳地道,“已经准备得够好了,超出了我的预期!”
  说这话的时候,她其实有点心虚。
  ——不是贾诩和孔明做得不够好,而是人的名树的影,他们无论做得有多好,在她这儿都是理所应当,没什么预期不预期。
  诸葛亮:“真的?”
  张祯点头,“真的!”
  说完两人同时微笑,连嘴角的弧度都相似,也不知谁学谁。
  贾诩在一旁暗暗纳罕,这两人以姐弟相称,还真是越来越像了。
  张祯今晚来找他们,主要是为了说商队一事。
  贾诩秒懂,“以此诱盐商出高价?”
  张祯坦坦荡荡地道,“没错!”
  丝绸之路必定要重新走通,但不是今年,或许也不是明年,眼下说出来,就是为了给盐商吊根胡萝卜。
  诸葛亮竖起大拇指,“妙计!”
  张祯:“哈哈!”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气。
  第399章 人生有此知己,当浮一大白
  京城的盐务新政如火如荼,曹操负责的匈奴、鲜卑内附一事,也热火朝天。
  曹仁、曹纯、程昱等人去两胡诸部,并不仅仅是带着诏书和单于的书信,还有三千精兵。
  用来剿灭两胡显然不够,但镇压单个的胡人部落,没有任何问题。
  两胡部落也并不团结,各有打算。
  因此诏书一宣,大部分部落表示听从朝廷的命令。
  少数有意见的,也受到本族随行贵族的指责,再加上官军的钢刀,也就从了。
  实际上,底层胡人百姓也没什么野心,能吃饱穿暖,就是人生最大的追求。
  内附看似失去自由,却也有了朝廷的照管。
  哪日吃不上饭,再反也不迟。
  再听程昱将高产稻种徐州三号吹得天花乱坠,也对未来的耕种生涯有了期待。
  包袱款款,等着内迁。
  曹操那一边,遇到的阻力也不小。
  虽然他规划的都是荒地,但附近的世家大族也不想放弃,软的硬的,各种计谋都用上了。
  曹操浑然不惧。
  若是讲道理,他自己也是一把好手,何况还有郭嘉。
  若是美人计,他欣然笑纳,过后该如何还如何。
  若是刺杀......
  一共遇上了五次刺杀,第一至四次,刺客都是常规性的被斩首示众,但世家大族还是不肯罢休,总有刺客为了高额赏金接这大单,前仆后继悍不畏死!
  于是第五次,典韦狂性大发,用一双拳头将三名刺客捶成了肉泥。
  注意,此处并非形容词,是真肉泥。
  围观者有曹操宴请的众多名门望族、士子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