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作者:
汀柏荣荣 更新:2025-09-27 14:56 字数:3183
折柳郑重收下了那张纸,表示她一定会为大王好好做事,这张纸她绝对会妥善保管,就算她出事,纸也不能出事!
沈知微被折柳那严肃的神情震惊了一下,点点头说好,让她下去准备西行的事情了。
沈知微发现商人好像都很容易燃起来,郑和商德如此,折柳也是如此。
她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商人过得并不是很好,赚了钱也不能好好享受,因为贵族瞧不起商人,认为商人倒买倒卖,十分下贱。
真实原因有待考察,反正这份瞧不起里掺杂了太多羡慕到恨的情感,商人有钱,比很多贵族都有钱。
沈知微是大王,身为高高在上的天子,她对商人态度如此友好,也不怪商人认为自己遇到了明主,恨不得用出十二分力气,叫明主满意。
折柳走了没两天,沈知微拿到了第一次捷报,胡幼安领兵攻北国边境桐谷城,首战告捷,桐谷城守军五万,将近一万五千人战死,目前还有三千人重伤濒死,性命垂危,其余没什么大事,充作俘虏了。
己方死伤三千人,从人数上看,此战算是大获全胜。
因为二十万人兵分三路,胡幼安只带了十万人攻城,之前就说过,攻城时最好己方人数十倍于守军,这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攻城成功,现在攻守双方接近二比一的比例,胡幼安能这么短时间里攻城成功,拿下最难啃的桐谷,简直用兵如神了。
沈知微看着军报有点儿心颤,这才一个桐谷城就死了多人,守军更是有五万,北国的战斗力确实比汴国要强上许多。
也有可能是打汴国的时候,安国等国是主力,所以景昌这边的压力才没那么大,沈知微看到的双方消耗就比较小。
对面死了多少人沈知微不在乎,自己死了三千人,沈知微心痛到无法呼吸。
她曾经去过军营,到过前线,她看见过那些兵卒,兵卒们身披甲胄,像是长了同一张脸,但沈知微知道,每一个人都不一样。
每一个人身后,都有牵挂着的家人,有一个家在等待那个人回去。
“务必要核实每一位战死烈士的姓名籍贯,务必将抚恤金交到烈士家人手中。”沈知微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她只能让闻桃盯着点儿,“谁若是伸手动了抚恤金,你就将谁全家砍了,祭烈士。”
闻桃第一次看见大王展露出纯粹的杀意,她神情一怔,随后作揖行礼应了一声。
大周能有大王,实乃上苍眷顾。
闻桃不止一次这样想过,但没有一次如此时此刻,如此坚定这个想法。
沈知微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陆陆续续总是能收到捷报,不是北国的军队多么不堪一击,而是因为只有捷报会第一时间送到她手上。
输了的话,大军就会继续跟城池僵持,自然没有消息传来。
不过这些捷报印证了一件事,那就是景昌的军队十分强大,强大到压着北国打,被景昌攻下的城池,北国根本抢不回来。
这个事实让围观此次大战的诸侯王们震惊不已,到底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衰弱无能的天子之师,竟如此强大了?连最能打的北国都挡不住!
当景昌大军历时一月便开始逼近奉宝城时,四周的诸侯国终于坐不住了,尤其是安国。
安国和北国不对付,但唇亡齿寒,若是北国就此被景昌灭了,那以后景昌附近就只剩下安国一个大威胁了,不用想都知道,下一步景昌就会来攻打安国。
此前安国受到了各国袭击,损失惨重,安国国君濯更是受了重伤,还留下了心理阴影,完全不敢领兵在外了,此等形势之下,景昌若是针对安国,安国会比现在的北国更加脆弱。
于是在战乱之际,安王濯送信与北王越,商议两国结盟之事。
不仅是安国有动作,周遭的小国都送了结盟盟书过去,看不清形势,觉得北国灭了是好事的诸侯王是少数中的少数。
连云、宁二国都凑热闹似得送了盟书,扬言是报之前的仇,这件事上,两国是丝毫不顾安国的面子。
春天到了,沈知微的特殊事件结算,空出了一个任务栏,外头也乱成一锅粥了。
再次触发的特殊事件,名字叫“国战三”。
沈知微觉得这次她一定能拿到ssr结局,因为这次特殊事件,景昌的存在感实在是太高了。
不过想要彻底打下北国,应该是不可能了。
第64章科举开始,科举结束
北国如今的境地和之前的汴国很是不同。
有汴国作为前车之鉴, 其余几个国家说什么都不可能让北国成为供养景昌的一部分。
沈知微如果真的拿下北国,那天下九州,她独占其四,基本上等于将天下打下来一半了, 这以后还怎么跟沈知微打?干脆天下之师一到, 他们开城门投降算了。
所以那群人绝对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北国输。
现在安国开始与北国联合, 云宁等国都开始与北国接触,打着各种各样的借口送兵给北国, 就是这群诸侯王的选择, 他们选择帮助北国, 遏制景昌继续强大下去。
沈知微倒是不怕这点儿威胁, 什么联军不联军的,一加一真的能大于二吗?
能不小于一就不错了。
胡幼安不可能败,只是想要和原本计划中那样, 直接将北国打下来是绝对不可能的,其实就算没有那些联军参战,想要彻底打下北国, 概率也不是很大。
沈知微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一劳永逸, 她就是想着, 能蚕食多少是多少。
没错, 她将这种攻城略地的行为,称之为蚕食, 如同蚕吃桑叶一般, 从边缘一点点吞噬,直到全都吃干净为止。
只不过她打城池的速度,比蚕食的速度可快太多了。
沈知微给胡幼安下令,接下来就是练兵, 不用想着非攻下城池不可,只一心守住现有的城池即可,然后就是积攒领兵经验,学习北国的带兵之法,观察他们的守城之道,施加压力,必要时跟北国透露和谈的消息,将筠子等人接过来。
同时让北国和其他几个国家都老实一点儿,别老想着用扣人这么无耻的法子来对付景昌,更不要觉得,国内矛盾突出,就故意引发战乱,转移矛盾。
也不怕真引起战乱,自己收不了场,最后将整个国家都葬送了吗?
胡幼安接到沈知微的命令后,很快就将鸱尾喊了过来,鸱尾距离她比较近,她打算退居后方,战场先交给鸱尾。
鸱尾来了之后直接领命,没多问一句话,胡幼安则领着些亲兵回了永明城,面见妫央。
她将大王的命令递给妫央,然后跟妫央说了一句话。
“北国打不下来了。”
就算没有大王的命令,胡幼安也没打算继续死磕了,现在的北国,已经被激发出血性,所有人都开始打护国战争。
汴国的兵卒远没有北国的兵卒对他们的国家忠诚,之前汴国重视文教,轻视军事,这才导致军队实力一落千丈,北国则恰恰相反,文教很重要,但是在真正的战场上,文教又不是那么重要了。
只是北国现在的情况,是死也死不了,活也活得艰难,想必现在的北王越很是不好受。
妫央对这个结果深表遗憾,他说道:“央已经寻了许多人在北国国都奉宝传播歌谣,势必会将天灾人祸全都推到北王越头上,这样也不能灭了北国吗?”
“可以灭,但没必要,损失太大,也容易被人夺走。”
胡幼安没说,就算是没有舆论压力,她也能领兵灭了北国,可灭了之后呢?
北王那个性子,绝对不可能和汴国那位新王一般,向天子俯首称臣,一旦他非要反抗到底,只要北国还剩一支军队,北国都不算被彻底灭了,更不要说北国还有许多优秀的将领,那些将领领兵作战的能力很强,自身家族势力也不弱。
一旦打下北国,就得去清除那些将领的家族,势必又是一场纷争,到时候北国不稳,安国就会趁虚而入。
且在北国上花费太多精力,消耗过多兵力,都会让景昌的实力受损。
胡幼安似是警告一般同妫央道:“一切当以景昌为重,莫要贪功冒进。”
妫央一愣,原本有些烦躁的眉眼瞬间平和下去,他温润一笑,冲胡幼安作揖行礼,谢道:“多谢中郎将指点,若非中郎将,央怕是要酿成大祸。”
胡幼安见妫央明白了,抿了抿唇,她不善言辞,平日里也不爱说话,更不爱动脑子,但是她跟妫央也合作了好几次了,几次合作都还算愉快,所以她不想让自己的合作伙伴,变成一个意气用事的蠢货。
她提醒道:“我明白郡守的心思,身为局外人,我想提醒郡守一句,闻桃不一定能当上首辅,她已经掌管了景昌大半文教,学宫全是她的亲信,汴地也有大半官员是她的同窗,她与太傅同朝为官,再当上首辅,威胁就太大了。”
妫央实在是心急,他也是觉得现在大王给闻桃的权力太大,所以就很担心首辅之位也会变成闻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