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作者:
汀柏荣荣 更新:2025-09-27 14:56 字数:3158
是北国和安国在打仗,目标很明确,都是四周的小诸侯国。
这次连借口都没有,就是直接攻城略地,不过诸侯国被攻破后,那些称王的诸侯并没有被杀死,而是继续在原本的地盘上当诸侯,只不过他们刚刚得到的王位转瞬又退回了原本的爵位。
乍一看,好像安王和北王才是天下共主一样。
在景昌的沈知微成了冒牌货,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日子过得那叫个轻松自在,也没有对安王北王此举做任何评价,一时之间,天下所有人的眼睛都放在安北两国上,有一些诸侯甚至出现了主动送降书的事情。
他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选出一个新的天子了。
沈知微静观其变,发现这种现象后,简直要感动得哭出来,如果所有人都能像这些诸侯王一样,她何愁自己完不成主线呢?
问题就是,她有一大堆不甘平凡的大臣,那些大臣看见这种情况后,内心只有一个想法,必须要让那些人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天子!
于是刚刚度过春耕期的汴地开始不安分了。
不止一个郡守上书,请求派兵清理附近的小国。
大国先不打,小国绝对不能放过,如果有机会,也可以摸一下安国的边境,万一能得几个城池,那就是赚了!
没错,上书要打仗的郡守不止妫央一个,之前闻桃安排过去的同僚,还有一些从景昌过去的臣工,全都开始上书打仗的事情了。
沈知微恨不得给那些郡守所在城池门口也立个宣讲台,让他们闲得没事干就去扫盲上课,别天天想着打打杀杀,多不礼貌啊!
可惜这不现实,而且沈知微近期完全不想管教育的事情,万一再来几个昶子之类的大家,上来就提议她到处开学堂,那可就真完蛋了,她还当什么亡国之君啊,收拾收拾准备当文帝吧。
哦不对,是文王,谥号有了,皇帝还没有。
沈知微现在一睁开眼就开始想,北王安王,到底谁才能当那个始皇帝。
就不能今天灭一国,明天灭一城,三年称王五年称帝吗?要不把闻桃借给他们,让闻桃给他们出点儿称帝教辅书呢?
当沈知微出现这个想法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终于疯了哈哈哈……
沈知微一直不想面对汴地全面开始打仗的事实,但她还是得面对,因为等到四月初,就有城池给她送捷报了。
太快了太快了,沈知微禁不住这些人催,同意开战的命令才送到不足一个月,这群人就灭了个小国。
真的是好夸张的速度,气得沈知微在无人的寝殿里,骂了一个小时那个小国的诸侯王是个彻头彻尾的废物!
骂完之后,心情大好,传膳到寝宫,吃到了红烧肉还有炖排骨。
香,太香了,唯有美食可以抚慰沈知微被能干的臣子伤透的心。
“大王,今年有许多村落向官府借了豚,民间的幼豚实在是太少,官府也买不到了,这……”
烟霞看大王吃得香,不禁开口说起了最近民间最大的烦恼。
沈知微吃饭的时候很喜欢别人跟她聊天,反正她只要不张嘴喷人一脸饭就行。
再说吃饭的时候大家都不说话,那气氛也太尴尬了吧。
食不言寝不语,沈知微做不到!没错,她就是这么一个接地气的大王。
外头打生打死,景昌附近的百姓也在明争暗斗,外头打得是人命,景昌附近的百姓则是在争猪。
这种对比让沈知微心里有点儿不是滋味,不过当下一口红烧肉进了嘴里,沈知微心里又好受了。
猪又有什么错?猪肉那么好吃!
“粮食够吃吗?”
沈知微对庶民的印象还停留在一开始,一个个瘦得像竹竿,别说喂猪了,自己都喂不饱,孩子老人被饿死的比比皆是。
“够吃,这两年民间接连丰收,大王又减轻徭税,景昌附近的庶民会将家中多余的粮食拿出去换一些布匹,富裕的还为家中添置了牛。”
烟霞说起这件事时,也是一脸震惊,庶民贫困,家中没有根底的庶民,压根不敢将目光往牛身上看,结果现在才两年,就为家中买牛了。
所以景昌附近不光猪被疯抢,牛驴一类的家畜也是有价无市。
“此前常有臣工不满于大王减轻徭税,但今年春耕,庶民们还上了去年租赁农具的钱粮,如今粮满仓,那些臣工一句都不曾再说过了。”
烟霞说起此事特别想笑,实际上她确实笑了,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沈知微吃完最后一口,擦了嘴漱了口,才缓缓开口道:“税收只要不流向别人的口袋,国家和庶民都不会穷。”
只是以往太多世家圈地圈人,导致国家的税收一降再降,当低税收无法维持国家运转,剩下少数的庶民就得承担平摊后过于高昂的税。
再加上还有贪官污吏以及喜好奢靡的君王,这就会导致最底层庶民更加难以维持生计。
想到这儿,沈知微开始真心实意开始为安国和北国担忧。
“安王和北王只管打仗,根本不治理打下的小国,之后恐怕会出大乱子。”
历史上的秦国就是一个教训,光打,打完之后,没有治理超大国家的经验,再加上地方贵族豪强没有清理干净,又出了昏庸的君主,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偌大的大一统国家,十四年就陷入了战乱与分裂之中。
“可是,此前安国便打下了几个小诸侯国,并未出事。”
烟霞不明白会有什么大乱子。
“安国积蓄力量数十年,才打了四个小诸侯国,现在的安王,不到两年时间,已经打下突破他父亲的记录了。”
安国之前打小诸侯国,是在两年之内打完,但安公寿光筹划进攻就用了十年,他还是世子的时候,就开始有意关注那几个小国家,静等良机。
现在年轻的安王,估计是被之前鸱尾灭国的举动给刺激到了,认为小诸侯国不堪一击,这才去攻打。
从表面上看,小诸侯国确实够弱的,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可安王和北王为尽快稳定势力,没有杀死那些诸侯王,而是让他们如对周天子一样,对他们俯首称臣。
沈知微叹口气,没有经验就是不行,她什么时候才能等到一个有一统之能的皇帝啊!
“传书胡幼安,决不能让战败的诸侯王极其王室直系活着,不听话的贵族,也依照旧例处理,让她劝着点儿那些打上头的郡守们,臣工是真不够用啊!”
沈知微一想到有那么多新地盘要治理,就头疼。
她甚至开始考虑从昶子那边薅学子了,其实学宫开起来也有点儿好处,能让大王的工作量骤减。
就是后续的好处实在是太大,沈知微真的不想开这个口子,她怕后续人才像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得长。
如果人才大于现如今的工作岗位缺口,那就不得不拓展工作岗位了。
就跟军功封爵制度一样,火车头一开,这火车就停不下来,只有不停向外扩张才能制止情况恶化,地盘太大又有很大弊端,各种国策政策都如同饮鸩止渴,最后变成一个屎山代码,哪里动一下就全崩。
沈知微一想到那个情况头更疼了,吩咐烟霞,一定要反复叮嘱胡幼安,少打几个小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千万别急啊。
就让安国和北国打,他们要是没发现问题,就一直打下去最好,把景昌也打没,她就能把这个天子的重担卸下来了。
沈知微觉得自己是整个景昌,最想迎接安王或者北王的人。
第53章系统不人机了?科学奇迹……
沈知微设想了一下安王或者北王入景昌的美好场景, 然后又回归了现实。
就看这两人不管不顾的架势,给他们一年时间,他们也打不到景昌。
而一年后的景昌会是什么模样,沈知微想都不敢想。
因为在一年前, 沈知微还在担心庶民会被饿死, 今年, 她的庶民们就开始抢牲畜了。
“安国和北国都在打仗,本地的牲畜不够, 就去外地采购, 正好精盐也可以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让郑入宫来。”
沈知微有了些想法, 她决定开始水上贸易。
周朝有船,也有水军,甚至也有水上贸易, 但是对比后世,这个时代的船太小,能承载的货物也有限。
船不是问题, 现在锻铁技术已经赶上了, 只要河够深够宽, 大船下水完全没有问题, 甚至还可以更进一步,开启沿海贸易。
最大的问题, 是沿途补给, 水路必定要经过许多小国,不是每一个小国都有码头可以停靠,而且除了没有足够补给外,还要防着那些诸侯连人带钱带船全吞咯。
说白了, 还是实力问题。
商贾郑这段时间都没有去过北国了,北国现在四处打仗,北王显然是想要和安王这个老邻居一较高下,两边已经疯魔了,汴国这个共同的敌人消失后,他们就视对方为死敌。
郑不想去试试兵灾的可怕,所以他只能定居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