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作者:
汀柏荣荣 更新:2025-09-27 14:56 字数:3161
为什么要都办好,还办得那么好呢!
是不是忘了咱们的宗旨是亡国啊!
好吧,只有沈知微自己知道,她的宗旨是亡国,不是建设国家。
她的心腹们都很努力的在建设国家。
沈知微眼神飘忽一瞬,又来了又来了,她该死的高道德感带来的心虚。
沈知微在想妫央,妫央则在想胡幼安。
胡幼安已经出发前往景昌,这两日应该就到了,等获取封赏后,再行安排,多半会被沈知微派到永明城附近扎营练兵。
妫央在想,他要用什么理由去说服胡幼安,领兵出征,为大王开疆拓土。
以前用开疆拓土来形容攻打诸侯国,还不太合适,名义上那些诸侯国还是天子的领土。
现在则是没有一点儿不合适的地方了,诸侯称王了。
妫央听说称王消息后,直接给气笑了,大国称王一事早有先兆,云国国君按耐不住第一个出头,妫央对此早有准备,倒也没多生气。
关键是那些小诸侯,跟在大诸侯身后,陆陆续续开始称王。
他们怎么敢的!
景昌大不了大国,还打不了那些小国吗?
这样也好,如此一来,主动攻打小国,也算得上是出师有名。
没有这个称王的借口,还真没法去打那些左右逢源的小国。
唯一的困难就是没有大王的旨意,胡幼安不会主动出击。
之前胡幼安身在泰晟,她进攻汴国是奉闻桃的命令,那时胡幼安手底下的兵卒比较少,擅自动兵,只需事后和大王好生说明,大王不会过于苛责。
现在胡幼安手底下不说猛将如云,也有数个副将,兵卒人数早已超过五千,先锋军都有万余了,如此多的兵卒,动兵之前必须得到大王的手令,胡幼安不敢擅动。
妫央倒是也想先请示大王,可大王仁慈,不喜主动动兵,妫央很是钦佩大王能在乱世之中,抱有一份对世人的怜悯之心,可是争夺天下,不主动出击就没法掌握先机,被动得挨打啊。
过了几日,妫央得到了胡幼安会在景昌暂住七日的消息,同时也得到了一个更好的消息,大王封胡幼安为中郎将,有主动领兵之权,只不过不能直接领大兵,最多动用两千兵卒。
若是遇外敌突袭,可不计后果的掌控整支军队。
沈知微是嫌麻烦,而且她觉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很正常的情况,皇帝又没有千里眼,不可能知道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那当地的事情就得当地官员和将领拿主意。
妫央得知消息后,又欢喜又悲伤,欢喜于他不必苦恼无法出兵一事,悲伤于大王可真是信任中郎将。
竟给了胡幼安如此大的调兵之权,要知道一些小诸侯国的国君,可能都没法一口气调动两千兵马。
两千兵马可不光是两千兵马,还代表其后数万的后勤,以及双倍于兵卒的先锋,零零总总加起来能突破两万人。
越想心里越难受,妫央下定决心,他一定要让大王看见他的价值,他会证明给大王看!
他妫央才是大王最得力的助手!
胡幼安在景昌就呆了十日,时间一到,她立马领着副手离开了景昌。
这十日,有九日都在宫里,沈知微赏给胡幼安的宅院,全让胡幼安的副手们住了。
副手们都很疑惑,为什么将军放着好好的宅院不住,非要去宫里当大王的守卫呢?这不是没苦硬吃。
胡幼安则很庆幸,大王依旧愿意让她去当守卫,这是信任她!
而且她喜欢在宫里守着大王,她以前被大王救下来后,心里就一个想法,那就是以后她要一直护着王姬,用她这条命,为王姬做任何事。
现在,这个想法没有变,反倒更坚定了。
大王待她极好,她必定会报答大王这份恩情。
胡幼安领兵出城的时候,一辆牛车从外头跑过,车厢之中,少女支起车帘向外看,正好看见了那队兵马的背影。
“中郎将胡幼安……”
“女郎在看什么?”
侍女疑惑地向外看了一眼,这一眼只能看见更模糊的背影了。
“怎么会有这么多兵卒在景昌城内,还如此招摇。”
侍女微微皱眉,眼中是些许排斥和厌恶。
琼玉蹙眉,眸中温色瞬间冷了下来,她轻声道:“景昌与永明不同,待吾见到闻桃师姐,你便回永明去吧,与其他人一起回去,你们的父母亲人都在永明,不好远行。”
侍女并不知道自己是惹怒了琼玉,听到这话还挺高兴。
永明到景昌的路很好走,因为这条路是运送精盐的商路,所以总有兵卒巡逻,没有歹人作乱,此次护送琼玉前来的奴仆一共五人,他们结伴而行,路上很安全。
琼玉之所以将这些在她身边两年的奴仆全都送走,是因为她看出来,这些奴仆心里对景昌都有些轻视。
从前永明城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城,更是久负盛名的学都,景昌住着落魄的王室,在永明城的人眼中,景昌跟一个乡下小城没什么两样。
琼玉知道这些人的想法后,就没想过要改变他们。
没有必要,放他们回家去,再在景昌寻一批新的奴仆就行,何必让他们难受,让自己过得也不舒服呢?
多年来到处游走,琼玉遇见过形形色色的人,这些经历带给她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要妄想靠嘴说服任何人。
人只有在自己碰壁后,才能想明白,靠嘴说,什么都没法改变。
琼玉很快就将奴仆的问题抛之脑后,开始思考刚刚看见的那一幕,那应该就是大王的爱将胡幼安了。
也不知道大王下一步会如何选择,胡幼安离开景昌后,马蹄又会踏向何方呢?
第48章胡幼安想要送大王新奇的……
闻桃最近忙得很。
又要忙安排同窗的事情, 又要忙推广简体字与普通话的事情,尤其是后者,忙起来真是要人命。
在繁忙的工作中,学习新的字体与语言, 都不算难事了, 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消遣。
沈知微现代时常见的简体字都是方方正正的印刷体, 她现在写出来的也是那种横平竖直的印刷体,为了能够尽快将所有书本翻译成简体字撰写, 沈知微干脆把雕版印刷也搞出来了。
活字印刷术更加灵活, 能够短时间内印刷大量的文字, 特别适合印刷报纸、新书与考卷之类的东西, 但是现在并不是要印刷以上任何一样物品,而是要印刷现有的书籍。
尤其是一些启蒙书籍,那可不是印刷一两本的事情, 一套雕版可以用反复利用多次,比活字印刷更具有优越性。
沈知微绝对不承认,她是觉得活字印刷拿出来, 就彻底抑制不住文学发展了。
目前的社会是纯粹的文科社会, 一旦文学开始蓬勃发展, 思想就会随着文学一起被解放, 当思想开始放飞自我,社会的进程就会加快, 这是必然的结局。
沈知微最怕的就是社会进化, 社会什么时候都可以进化,就是不能在她还当国君的时候进化!
绝望的亡国之君真的很绝望了。
可惜没人能与她感同身受,闻桃拿到第一本雕版印刷书籍时,感动得泪水哗哗的流。
不光她哭得不能自已, 参与印刷全程的人都特别感动,流泪的人一大把,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在哭,哭得沈知微特别心烦。
她就看不了这种煽情的场面!只是一本书而已,为什么要这么煽情啊,真的是要了老命了!
“有此物后,天下何人不能识字,何人不能读书呢?”
闻桃捧着还带着浓浓墨味的书本,这么一本书,上头写着将近十卷竹简的内容,它比起竹简要轻薄太多,这意味着无论拿着它去哪儿,都不会压身,若是路遇劫匪,也能将其贴身藏匿,不用害怕其上内容失传。
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孤卷名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消失在世上,先贤留下的传世之学就这样消失,实在是令读书的人痛心疾首。
只要刻印雕版,就能想印多少印多少,再也不怕名篇失传了!
闻桃特别想让她老师昶子来景昌,编著书册,将思想永远流传下去!
闻桃脑海中出现这个想法后,就再也控制不住了,除了昶子,这世上无数读书人,肯定都想要将自己的思想永远流传下去,景昌有了这种印刷术,以后再也不必担心,没有人才可用了。
天下读书人,将会飞奔而来!
沈知微见闻桃好像冷静下来了,赶紧开口说道:“此物不能滥用,更不能什么都印刷。”
沈知微想到了现代严格的审核机制,心里有了想法,她才不怕别人骂她阻碍创作自由呢,她就是要让古代人也尝一尝最严格的审核机制!
自己淋过雨,沈知微决定将别人的伞都撕碎。
没错,她就是这么一个小心眼的家伙,文学如果被带上镣铐,自然就没法翩翩起舞,想要发生思想大转变,文明大进化?想着吧,等她没了,下一任君主放开限制,爱写什么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