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作者:
汀柏荣荣 更新:2025-09-27 14:56 字数:3108
“不知,当初胡郎中应该是亲眼看见泰晟候下葬的吧?”
闻桃说着,有些口干,咽了口口水。
胡幼安沉默点头,她抬眼与闻桃对视了一瞬,随后闻桃眼底出现了一抹碎裂的神色。
那一瞬间,闻桃好像是布满裂痕的脆弱琉璃,不用风吹,动一下就会碎了。
“看来,闻郡守知道幼安要说什么了,大王有句话说得好,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他尸体都被雷劈成渣了,又何惧其他呢?”
没错,胡幼安是在打泰晟候陪葬品的主意。
那么多金银,拿出来足够泰晟重建了。
身为泰晟候,活着的时候从泰晟不知道拿走了多少金银,现在死了,就该给泰晟做点儿贡献。
也为天子做些为臣子的分内之事,为天子分忧。
闻桃真的很崩溃。
她自小就用君子的标准要求自身,如今她尚算年幼,对君子二字的理解还不算深刻,所以有的时候会做得刻板一些,引来师姐的不爽。
但她是真心实意想要当个君子的!
谁家君子会去掘坟,偷陪葬品啊!
闻桃整个人都不太好了,那陪葬品拿上来,真的还能用吗?泰晟候不会来找她吧?
算起来,泰晟候也是她的长辈,天下贵族一家亲,歪歪扭扭总能找到一点儿血缘关系。
这跟让她去挖自家祖坟有什么不同!
胡幼安见闻桃脸色比刚刚还难看了,就知道这件事估计不行了,闻桃她就不是干这种事儿的料。
“或许此事,该与县令谈谈。”
胡幼安来泰晟的时间并不长,见汴宵的次数屈指可数,但胡幼安已经看出来了,汴宵不是个正经人。
非常适合跟她干这种不正经的事情。
小君子就不要沾手了,只需到时候睁只眼闭只眼,用钱建设泰晟就完事儿了。
一听胡幼安要去跟汴宵说,闻桃就心里一跳。
这个不靠谱的主意再遇上个不靠谱的人,闻桃都担心,到时候汴宵带着胡幼安,将附近王公显贵的坟全都挖了。
泰晟候被天雷劈了,他的陪葬品已经不包括奴隶,剩下的陪葬品也都拿走,倒不算什么大事,若是其他王公贵族也被挖了坟,一旦被人察觉,闻桃都不敢想象,届时天下人会如何议论天子。
“这不是什么小事,一群人一起行动,必定会引来外人的目光,此事若真被人传出去,旁人不论,天子……”
闻桃知道胡幼安最在乎大王的看法,所以她希冀用大王来阻止胡幼安这疯狂的行为。
谁知胡幼安一听到天子二字,挖坟掘墓的心更坚定了。
死去的泰晟候如何能比得上大王?大王缺钱缺人,泰晟候正好有,那就拿来一用!
就和此前攻打泰晟一般,因为用得上泰晟的水运,所以要将泰晟攻下,进献给天子。
“闻郡守难道有更好的法子吗?还是说,郡守能如支持练兵一般,再出钱出粮,重建泰晟?”
闻桃无奈,当然不行,闻家又不是富可敌国的大世家,闻家一脉是被贬又回到景昌的,早已脱离原本的家族,无枝可依。
支持练兵的那些钱粮,已经是闻桃能调用的上限了。
“君子固然叫人钦佩,可这世上,不能光有君子,总要有小人。”
盗墓是一件十分损阴德的事情,胡幼安不怕,胡氏连姓都没了,她曾经是一个奴隶,她也没打算怀孕生子。
她只想为大王在战场上流尽最后一滴血。
总归是要断子绝孙了,还怕什么阴德有损,她阳德都不剩多少了。
胡幼安为了能够掘坟,甚至都自认小人了,闻桃能怎么办,只能听之任之。
唯一一个要求,就是这事儿必须瞒着汴宵。
胡幼安是全家就剩一个人,所以干什么都不怕,她心中有对大王的忠诚,闻桃相信胡幼安是有分寸的。
若此事汴宵掺和进来,就拉不住了,汴宵恨不得让她父母受天罚,最好是能一脉相传的亲人全都死绝,她才高兴,为了达成目的,她指不定会干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来。
闻桃的顾虑很有必要,因为汴宵知道此事后,真的想带人将附近所有王公显贵的祖坟都挖一遍。
还好那时胡幼安已经将泰晟候的陵墓搜刮一空,短时间内,泰晟不会缺钱用了。
对此,汴宵表示很失望。
闻桃见汴宵失望后老老实实没作妖,大松一口气,然后花了大价钱,从汴国购入了一批奴隶。
这一批奴隶几乎都来自于云国和宁国,眼看就要到晚秋了,这场混战,随着冬日步伐的来临,终于有了暂停的迹象。
云宁两国纵然拉了一大堆诸侯当盟友,也还是比不过其余五国的联盟,尤其是安国,安国的军队跟吃错药一样,在战场上追着两国的军队打。
一副势要灭了两国的架势,搞得原本有意说和的云宁两国也很上头,决意入冬后暂停战事,明年过了春耕继续打。
打生打死,反正不能打输。
这期间胡幼安也带着她的小军队从汴国出发,去往前线打了两场,结果还不错,小败几场,又大胜两次,带回不少奴隶和战利品,消耗和收益持平,没打亏咯。
闻桃对此很满意,泰晟候的陪葬品到底是有数的,要让泰晟城好起来,还是得节省些,闻桃是真怕钱花完了,胡幼安转头又去挖坟了。
远在景昌的沈知微并不知道泰晟发生的事情,她现在正在思考,要怎么叫她有限的子民,安然度过冬天。
一提到过冬,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现代的火炕以及棉花等保暖制品。
但是这两样东西放在现在,有两个致命的缺点。
针对火炕的缺点是柴火不够用。
以前沈知微会想,古代绿化那么好,到处是山到处是树和草,怎么可能缺柴火呢?
现在她明白了,首先,不是所有树和草都能当柴火,太湿的柴火不能烧,冬天屋中密闭,烧湿柴纯粹找死。
其次,砍柴需要力气和利器,现在哪儿有那么多力气和利器?
人人瘦的像是竹竿,身上一点儿肉都没有,这个情况下还让人出大力气砍柴,那是用寿命换柴火。
利器就更不用说了,一把柴刀能当传家宝,上战场是柴刀,下地是柴刀,砍柴还是柴刀,柴刀都不是铁的,是铜的,这还有许多人家没有呢。
所以大多数人烧得都是平日里上山捡得枯枝烂叶,那玩意能持续燃烧多久?
而且还不能捡太大块的木头,一来山路艰险难行,带着重物容易出事,二来山是贵族的,贵族允许庶民去捡柴火就不错了,你还大块小块往家里搬,被贵族家中奴仆知道,少不了挨一顿毒打。
这种情况下,想要好柴火就得去柴夫手中买,话说到此,一切答案都可以归类于没钱了。
棉花制品的弱点更致命,目前没有棉花。
沈知微了解到,过往庶民在冬日取暖,大部分是靠一身正气,小部分则是依靠火盆。
不是他们不怕冷,是烧个火盆才多少柴火啊?有时候一块木头能烧一天。
火炕确实也很省柴火,还能跟做饭的灶台连在一起,可问题就出在这儿了,庶民们冬日里有时候都不开火,而且开火也不是大铁锅,是陶锅,陶锅碍于材质问题,根本不能长时间被火烧着。
不开火的主要原因,用庶民的话说,就是冬天外头也没什么事儿要做,人每天躺着,抱在一起更暖和,不用厚衣裳,还能省口饭吃。
实在是饿了冷了,就着火盆里的火,热个饼子,温个水下肚就行了。
沈知微面对这种情况,对于冬日里庶民的存活率是真不抱希望了。
她之前觉得百工坊都能炼铁了,社会的工业技术发展应该挺快,弄点儿煤做取暖燃料,应该不是太大问题。
深入了解过才明白,工业技术是贵族们的特权,庶民?庶民没茹毛饮血就很不错了。
割裂的社会,阶级严重分化,这些书上的文字,在大自然的冷风面前,如此真实。
现实很让人崩溃,但也不能就此完全放弃。
别的地方的人,沈知微管不了,在她眼前的人,她还是能管一管的。
首先,解决人没力气的问题。
今年自留地粮食产量不低,足够农庄上的庶民吃饱。
沈知微也从公田收了不少粮食,她一个人吃不完,而且她不喜欢吃粗粮,像是黍子一类,她完全没打算自己吃。
干脆拿出来,一部分做种子,一部分分给来景昌的两千奴隶。
这都是那些奴隶借得,明年种完地,要额外补给沈知微,沈知微才不会做好事,无偿发粮,她最多是不算利息。
有了吃的,人就有力气了。
然后,是租赁农具,沈知微让百工坊造了一批铁制的农具,包括柴刀在内,今年开始,庶民们就可以凭借户籍,向官府租赁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