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作者:迢迢不休      更新:2025-07-26 07:41      字数:3052
  石静娴点点头,一本正经的看着胤禑说道:“你现在也大了,男女七岁不同席。那边都是女客,你就别过去了。”
  “一会儿跟二哥回书房,二哥看看你课业有没有进步。”
  “还有最近武学师傅说你又偷懒儿了,若是再这样儿的话,二哥就要给你请几个武学师父来教导你。或者你也同14一样去京郊大营去锻炼锻炼吧。”
  不管胤禑怎么说,石静娴都不让他去找静姝。
  胤禑失落的低下头,石静娴也不说让他去保和殿。
  保和殿那边,胤礽看着何栓和胤禟一起进来,还有些诧异。
  大家小姐们都落落大方的给胤禟行了个礼。
  “你怎么来了?”
  “皇嫂,弟弟奉皇兄的命令给皇嫂送卷子。”
  说完有些嬉皮笑脸道:“皇上让弟弟来问问,工部尚书小姐解题的思路。”
  胤礽皱了皱眉,石静娴特意让老九来找工部尚书家的小姐?
  何栓见状将卷子递送给胤礽,压低了声音道:“是九爷要来看看工部尚书家的小姐。”
  一句话,胤礽就懂了,这是拿石静娴做筏子,来自己相福晋来了。
  看着老九吊儿郎当那样,胤礽气就不打一处来。
  “既然是皇上吩咐的,那你就问吧,问完了就别耽误咱们用膳。”
  工部尚书家的小女儿,顶着众人羡慕或嫉妒的眼神站出来。
  胤禟看看站在一旁的小姑娘,便行了礼。
  轻咳两声,说了两句关于题目的见解。
  最后视线在小姑娘,还有些婴儿肥的小脸上一晃而过。
  “听工部尚书大人说,你总在家中自己琢磨一些东西,听说还复刻了一个小型木牛流马…”
  两人说着机械方面的问题,说着说着都来了兴致,胤礽只能轻咳一声:“好了,老九,咱们要开宴了,你也回去吧。”
  胤禟意犹未尽的看了一眼李静云,才和胤礽拱了拱手。
  回到石静娴那里的时候,还心不在焉的。
  胤礽将准备好的奖励给了前三甲,又鼓励一番。
  前三甲都是在女子学院中产生的,用膳的时候,胤礽不禁有些感叹。
  “看来这次选秀,真的要让皇上失望了啊。”
  说完就不再言语,继续吃饭,好像刚刚那句话不是皇后所言。
  这让这些命妇诰命们心里都有些忐忑。
  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他们的女儿没了希望?
  这场比拼,让所有世家小姐心里都种上了一根刺。
  她们是不服输的,在闺阁中要竞争什么第一美,第一才。
  嫁了人要竞争谁嫁的好。
  生子要比拼,子嗣的出息也要比。
  尤其是左御史家的小姐,在外一直备受追捧,如今被人比下去,连个前三甲都没得到,这让她心里如何能受得住?
  这次的恩科将在七月初开展,届时蒙古喀喇沁的学子,也可以参加。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除了蒙八旗之外的蒙古子弟参加科考。
  就在恩科前夕,两广总督和倭国先后给石静娴发来奏报。
  福建沿海等地都能听到海域激烈的枪炮声。
  就连大清的商船经过海域有时都会被误伤。
  两广总督请石静娴能派兵过去防范,最近不光海域不平静,就是沿海地区总有小部队负伤的倭寇流窜。
  石静娴看完两广总督的奏章,便看向倭国给大清发来的求助函。
  讲述了现在倭国和倭寇之间的战争,倭寇自称被倭国欺骗,而倭国也自称被倭寇耍了。
  两股势力手中的枪械弹药,有八成都是废的,还有的在使用过程中炸膛的。
  两方势力现在不共戴天。
  倭国请求大清能够帮助倭国,将倭寇彻底清除,作为答谢,倭国的铜矿价格,三年内可以给大清减免五成。
  石静娴看着奏章嗤笑:“朕要这五成又什么用,甜嘴巴舌的。”
  “朕要的是以后倭国从今往后,都不复存在…”
  她看向朝堂中的众人:“朕欲拿下倭国…”
  “皇上,万万不可,如今朝廷银两不足…”
  “皇上,请三思啊,如今新皇登基……”
  朝堂上的反对声此起彼伏,都不赞同大清此时对倭国开战。
  石静娴也知道现在朝廷多事之秋,既想收复蒙古各部,又想将倭国打下来。
  攘外先安内,她只能先按捺住跃跃欲试的心,等待蒙古各部都收复下来再说。
  但不妨碍她暗戳戳的派人去帮助倭寇,倭寇人少,但流窜能力和海上作战能力较倭国人民强上许多。
  毕竟倭寇又是海贼。
  最好是让他们两败俱伤,倭国险胜倭寇。
  这样未来两年,拿下倭国指日可待。
  想要拿下倭国,石静娴下了朝就留下户部尚书,想问问国库的钱能不能再造几搜军舰,不用多,两艘就行。
  户部尚书气的差点当场就掀了桌子。
  还不用多?
  还就两艘就行?
  你当军舰用的钱少?
  石静娴看着户部尚书拿过来的账本,看着存银,心里暗暗算了一笔账。
  还是不太够啊。
  看来得开源节流了。
  待看到宫中一个月就要花费近5万两白银时,石静娴好悬没自掐人中。
  她后宫只有4个人,怎么就花了这么多?
  内务府宫中人员月银近3万两,其余花费就是用冰,裁衣,休憩宫室,还有最大头…吃???
  石静娴想到之前和胤礽顿顿大鱼大肉,顿顿小糕点甜品。
  时不时宴请大臣和前几日的赏花宴…
  钱呐,都是钱呐,钱都在她看不到的地方悄悄溜走了呀!
  本以为做了皇帝可以随心所欲,但万万没想到啊,她居然还是要过之前的那种日子。
  甚至可能为了实现早日灭了倭国的梦想,勒紧裤腰带。
  第449章 科尔沁归顺
  随着即将步入七月,端敏公主率先来京,朝贺新皇。
  在端敏公主到来时,石静娴本以为端敏公主会和往日那般,见到石静娴也丝毫不客气,嘴上不饶人。
  却没想到这次进京,端敏公主对待石静娴礼遇有加。
  丝毫看不出之前对待康熙那般态度。
  这倒是让石静娴心里松了口气之余,还有些意外。
  等给端敏公主接风洗尘时,石静娴单独召见了端敏公主。
  科尔沁与吉林乌拉(吉林)接壤,与奉天(辽宁)相隔也十分近。
  石静娴想拿下蒙古各部,自然是要先将科尔沁拿下。
  所以趁此机会,石静娴便将端敏公主召到乾清宫,与她先透透口风。
  “端敏姑母,你觉得喀喇沁现在发展的怎么样?”
  石静娴看着桌子上的奏章,都是喀喇沁的现状,孩子们已经有了学堂。
  那里的牧民每三天都会到官府组织的场地学习汉语。
  生活水平直线上升,生活品质提升了,人民素质自然提升。
  烦心事没有了,不用每日为了几两碎银烦心。
  大家自然心情好,心情好了,就没那么大的戾气,也就不会产生太多的摩擦。
  尤其是喀喇沁归属大清,大清子民有的。他们也有。
  大清女子可以分地,他们也可以,大清子民可以去免费学堂,他们也能。
  喀喇沁的改变是所有蒙古各部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的。
  石静娴将喀喇沁的奏章让何柱送下去,给端敏公主看。
  至于为什么是何柱送,石静娴害怕。
  害怕一会说的话让端敏公主不高兴,抽了鞭子出来。
  端敏公主听着石静娴的话,又看向何柱送下来的奏章。
  心里猜测石静娴的意思。
  至于为什么选择科尔沁,主要还是因为科尔沁一直同大清关系最为密切。
  又不与边境接壤。
  她手里有科尔沁一半的兵权,端敏公主这么多年也掌握了科尔沁的话语权。
  最重要的,端敏公主不会同其他人那样,如果不同意就翻脸。
  毕竟如今策旺多尔济还在京中。
  如今收复蒙古各部,石静娴不能打仗。
  就像之前那般,若是尚不尚公主都会挨打,对公主如何也都会挨打。
  那很难保证蒙古各部不会联合起来反抗大清。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领头羊,主动站出来带头归附朝廷。
  而这个领头羊,科尔沁是最佳的选择。
  端敏公主接过奏章,看着上面喀喇沁的变化。
  最后在石静娴的:“端敏姑母觉得科尔沁未来若是同喀喇沁一般,怎么样?”
  端敏公主抬起头,心中对石静娴的意思了然。
  她有些似笑非笑的看向石静娴:“圣上是有备而来,密谋许久了。”
  石静娴摆了摆手:“都是为了大清,为了让之后的皇室女,再也不用抚蒙远嫁,免了她们背井离乡,见不到家人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