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作者:迢迢不休      更新:2025-07-26 07:40      字数:3093
  这也算是变相给索额图承诺了,不会让赫舍里家族沦为三流世家。
  但石静娴承诺的,并不是说日后登基,会让赫舍里家和佟半朝一样。
  可能在这一点上,索额图和石静娴的想法略有一些出入。
  索额图听到石静娴的话,点了点头,颤颤巍巍的跪在地上:“臣,多谢太子殿下!”
  哪怕石静娴心知肚明,这是索额图在做戏,无非是想让她心软,别忘了今天应承的事。
  但她心里还是有些矫情的不舒服。
  送走索额图,胤礽走到石静娴身边:“怎么,心里不舒服了?”
  胤礽看着索额图离开的方向笑了笑:“这些臣子们,每次在朝堂上受到了申饬或者被辞官问责,都是这样的做派。”
  石静娴闻言抬头看向胤礽,胤礽微微一笑:“慢慢吞吞出列,颤颤巍巍下跪,好似一阵风就能吹倒。”
  “每次皇阿玛有所心软赦免宽宥他们之后,一个个又恢复了神清气爽的模样。”
  胤礽顿了顿:“索额图前几天还赎了个妾室。”
  此话一出,石静娴脑海中对索额图风烛残年,呕心沥血为了太子的形象,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她看着胤礽笑道:“你不用开导我的,其实我就是矫情一下,毕竟索额图若不是我们这一派的,可能我就给他送到东北开荒去了。”
  “他已经走后门了,比其他人好的多。”
  胤礽斜斜的看了一眼石静娴:“哼,谁开导你了,我只是陈述事实罢了。”
  “是是是,你说的对对对,咱们写奏章,皇阿玛说让写个提高粮食产量的奏章。”
  石静娴拉着胤礽去书桌旁坐下。
  现在老百姓粮食产量上不来,粮价波动大,有很多因素。
  一是因为荒地开垦时间太长,没人愿意费力不讨好去开垦荒地。
  况且,多开垦出来一亩,就要多交一亩的土地税,也没人知道这开垦出来的地,到底是好还是坏。
  二是因为每年需要交的税收太高,很多百姓都是妇孺和年老者留乡种田,其余青壮劳力出去务工。
  16-60岁的男子为丁,这些人需要缴纳丁银。
  但每丁具体交多少,征收多少,都是由地方做决定的。
  这一举措让许多人家都开始“逃税”,黑户遍地走,一旦要交税的时候,黑户就开始躲躲藏藏。
  于是当地官员,便将这些逃税的税收,摊派给有户口的人身上,使得丁银越来越多。
  大家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出去务工,去赚钱,去逃税。
  这也是侧面让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
  “第一条有了办法,这些贪污的人,和流放的犯人都可以开垦土地,若是可行,倒是可以在东北这边种植。”
  石静娴在第二条上面画个圈。
  “第二条,你看看怎么样?”
  石静娴将雍正帝和现在社会的举措结合一下。
  现在已经开始推行免费学堂,那就是说未来在也不会有多少人隐匿户口。
  但同样的,老百姓的压力也会更大,为了要儿子,为了改换门庭,那大家定是会拼了命的生子。
  “可以取消人丁税,摊丁入户。”石静娴默默的在心里对着雍正帝说了声抱歉。
  毕竟她剽窃了人家的政策。
  “取消人头税?”胤礽不解的看向石静娴。
  石静娴简单的和胤扔说了一嘴,就是将田赋和人头税放在一起,田赋增长一些,取消人头税。
  每户每人多少地,不论男女。
  人口繁盛,粮食大产,才是国家的根基。
  有人没有粮不行,没人没粮更不行。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胤礽听完石静娴的讲解夸赞道:“你这是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啊。”
  第338章 流年不利
  石静娴看着胤礽的真心夸赞,有些汗颜,有些尴尬,这是她剽窃了雍正的政令,可胤礽不知道啊。
  “看来都是我教导有方啊。”胤礽轻抚小腹,有些自豪。
  “不过男女都有地,会不会种不过来?若是有些老幼妇孺比较多的人家该怎么办?”
  “可以佃出去,青壮劳力多的人家谁会嫌弃粮多?”石静娴在本子上勾勾摸摸。
  很多东西和政策不能马上执行,就好比说现在的粮食,五谷杂粮,分为稻、黍(shu)、稷(ji)、麦、菽(shu)。
  人们后世主要以稻和麦为主食,有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这两样东西产量最好,口感也不错。
  但她现在又不能让大家都以稻麦为主,这不是开玩笑么?
  书到用时方恨少,她偶尔也是想努力的,可……哎。
  若是她知道自己能穿到这里来,她怎么会一路咸鱼躺平长大?
  高低得从母猪的产后护理一直到农作物的生长特性。
  从三字经到永乐大典,从毛笔字到中国画。
  样样不落。
  要是士农工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医疗科技两手抓,是不是她也能发光发亮,她也不用现在还剽窃别人的观点写奏章。
  现在看着这封奏章,前半段剽窃康熙的政策,后半段剽窃雍正的政策,属实让石静娴有些心虚汗颜。
  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然而这封奏章刚刚交上去不久,陕西又爆出来贪墨赈银。
  石静娴和众臣站在堂下,大气都不敢出。
  谁都不知道康熙手中的奏报,到底状告的是哪个派系的官员。
  石静娴也有些担心,担心那上面的大臣和她有关,和索额图有关。
  “真是好样的!粮荒灾年,朝廷拨下去五十万两给陕西用来买种子的银两,到了百姓手里只剩下了三十九万两!”
  康熙将奏章摔在御案上。
  看着站在老四身后的八贝勒:“老八,你来说说,这件事,是你负责的。”
  胤禩心里一突,赶紧出列跪在地上辩解道:“回皇阿玛,儿臣对此事一无所知,请您给儿臣一些时间…”
  “给你时间!谁给百姓时间!”康熙站起身,将奏章摔在胤禩的身上怒斥道。
  “堂堂皇子,居然行这样的事,你还有什么话说!”
  胤禩跪在地上,由着康熙将奏章摔在他的脸上,运送赈灾银两和后续购买种子的事,是他和博启一同前去的。
  胤禩将奏章捡起来,看着上面的奏报。
  贪墨十余万两,这个胤禩不能认,毕竟他只收取了一些好处费,加起来也才万余两。
  他一目十行的看着上面的内容,灵光一闪。
  “皇阿玛,儿臣去的时候是和博启一起,到了之后,儿臣水土不服,身体不适,一应事务都是博启从中调停,等儿臣好了之后,博启已经将种子买回,儿臣也查验过,种子并无不妥。”
  当时陕西巡抚上奏朝廷,说百姓缺乏种子,不能耕种,想要一些钱重新在各地购置种子。
  清朝的种子都是统一官府管理,买卖种子也是朝廷有专人接管。
  两斤粮换一斤种。
  钦天监算节气,每年大概什么时候开始耕种,官府便会开始开放买卖种。
  (以上一半瞎扯,一半听人说的。)
  这次的事情,搞不好就和税收有关,尤其是前两天刚因为粮价上涨,康熙刚生了一回气。
  石静娴心里一抖,转过头看向站在身后的老四。
  博启,是乌雅氏一族的,那……
  “儿臣万不敢欺瞒皇阿玛,求皇阿玛明察。”
  前两年是他为了要拉拢十四和老四,所以当时的德妃和惠妃还比较交好。
  德妃也就是如今的德嫔,想给自己的幼弟谋一份差事,惠妃同他说的时候,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虽说乌雅氏虽说原是正黄旗包衣一族,但也是正儿八经皇帝的专用包衣。
  更何况在德妃最为受宠之时,康熙早已命人将德妃一脉家人,全部抬旗到正黄旗。
  自从德妃家人在内务府贪污被诛,康熙就一直没有启用乌雅氏其余人,德妃想为十四铺路,怎么能不到处钻营。
  一件贪墨案,事关两位皇子,众位大臣都低头看脚,谁都不说话。
  康熙无言,他自是知道博启是德嫔的弟弟,但他恼怒的是德嫔和老八联合起来。
  那老四和老八之间会不会有什么猫腻?
  老四说自己只有贤王之心是否作假?
  他又是不是选择和老八走到一处,放弃了保成?
  “刑部尚书傅塔腊,即刻启程前往陕西,与江西总督张鹏翮前往审查,若查实,将陕西巡抚羁押回京,将布喀等人捉拿归案。”
  康熙连续下了一串的命令,最后才看向石静娴为首的几位皇子。
  “皇子们留下,其余人散了吧。”
  “臣告退。”
  等外人们都走了,康熙就坐在椅子上,靠在靠背上盯着他们瞧。
  “老八,任人唯亲,玩忽职守。你觉得朕会相信你是完全清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