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摆烂,摆烂!!! 第219节
作者:初云之初      更新:2025-07-26 06:32      字数:2944
  圣上看出来这小姑娘的忐忑了,只是也不在乎。
  他笑了笑,打个哈欠,叫她过去跟两个孩子一起坐:“不要拘束,去跟他们俩一起玩吧。”
  阿好很规整地向他行了一礼,这才学着阮仁燧和大公主的样子,脱掉鞋子,坐到了地毯上。
  ……
  大公主年纪虽然小,但还是很有条理的。
  因在宫里的时候,专门有女官教授着她了解朝廷内外的机构和家族,是以她对于神都城内的门第结构存在着一定的了解。
  “九家公府放在一起比较。承恩公府虽然也是公府,但是就不加进去进行讨论了。”
  大公主专门跟弟弟和阿好解释这件事情:“不是因为承恩公府是是我的外家,所以我偏心,只是那九家公府都已经传了很久了,跟承恩公府不一样。”
  以镇、安、宁、定为首的九家公府,是高皇帝所设,沿袭至今,祖辈积蓄深厚,不是承恩公府这样凭借太后娘娘而发达的新贵门庭所能比拟的。
  阿好明白她的意思:“承恩公府应该被分到外戚堆儿里边去,是不是?”
  她问两个小伙伴:“是叫外戚吧?”
  阮仁燧和大公主一起点了点头:“不错!”
  三个小孩儿从皇室的角度出发,给神都城内大大小小的家族进行了分类。
  距离皇室最近的宗室,韩王府、武安大长公主府,乃至于还没有娶亲的齐王。
  再之后是外戚,承恩公府、定国公府、夏侯家和田家。
  阿好听得稍觉虚幻——她一直都觉得“外戚”是一个很高大上的词汇,万万没想到居然还能跟田家挂上钩?
  大公主自有自己的一套标准:“田美人生了小妹妹呀,田家作为公主的外家,当然也属于外戚啦!”
  宫里边其实也有位分在田美人之上、德贤二妃之下的妃嫔,但是因为没有产育,所以没被划分到外戚的行列之中。
  宗室、外戚之后,就是勋贵门庭了。
  九家公府是一个档次,十二家侯府是一个档次。
  再之后就是太宗功臣、世宗功臣,林林总总地列了出来。
  勋贵之后,才是朝中文武官员。
  大公主想的其实已经很周到了:“政事堂的宰相们,再加上御史大夫,是第一栏,尚书们和九卿们是第二栏……”
  阮仁燧适时地提醒她:“大姐姐,不只有这些人,还有神都之外的都督和刺史们。”
  都督已经是封疆大吏,又分为上、中、下三等,上都督官从二品,甚至于超越了三省的宰相们。
  不过这个职位极少授予臣下,往往都由亲王遥领,也就是了。
  大公主吃了一惊,叫人去把地图取来,从头到尾对照着看了一遍,惊觉自己先前想得太简单了。
  好多人啊……
  光是神都城里的三省六部、九卿、九公府、十二家侯府就已经很多很多了,这甚至于还没有加上武官呢!
  再加上神都之外的那些……
  好在在这儿的三个小朋友里,有两个都不是会轻言放弃的那种人,反倒是迎难而上,越挫越勇。
  而阮仁燧虽然是个会轻言放弃的人,但是他怎么肯错过这么好的热闹?
  人在干坏事的时候,是不辞辛苦的!
  大公主初步盘算:“可以同时选择好几种标准,科举功名也好,小金榜试的名次也好,参与的专业考试也行,一起列出来进行对比!”
  她思忖着说:“到时候,看哪一家人的成绩最好,参与的考试最多……”
  阿好静静听完,又小声加了一句:“也要统计这家总共有多少个孩子,又有多少个孩子参与了考试,以及占据的比重。”
  大公主特别高兴地应了声:“对!”
  阮仁燧坏坏地给大姐姐指了路:“具体的名单呢,可以去吏部要,相应的这个过程,可以找御史台、礼部和太常寺协助……”
  大公主有点惊奇:“岁岁,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
  阮仁燧顺手往他阿娘头上扣了口锅:“我听我阿娘说的!”
  大公主不由得面露向往:“德娘娘好有学问啊……”
  默默旁听的圣上:“……”
  大公主跟阿好像两只小鸡仔似的聚在一起,把这三个衙门分别记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
  再互相叽叽喳喳地叫了一会儿,就拉上阮仁燧一起出门了。
  大公主朝圣上摆了摆手:“阿耶,我们去办事啦,待会儿再回来!”
  圣上心情很好地也朝她招了招手:“去吧。”
  等他们走了,才跟感慨不已地同宋大监道:“让两个孩子出宫读书,真是再正确不过的一件事了。”
  宋大监深以为然,含笑应道:“两位皇嗣都学到了很多呢。”
  略顿了顿,又说:“阿好小娘子灵慧,真是可造之材。”
  圣上笑着道了句:“是还不错。”
  ……
  出门之前,大公主专门查勘了地图,发现御史台和太常寺离得最远,反倒是礼部和吏部很近,当下便决定:先到礼部去听听动静!
  阮仁燧还主动举荐了一下呢:“教授我阿娘的谭郎中就在礼部,咱们可以去跟她打探一下消息!”
  大公主与阿好异口同声道:“好!”
  礼部前段时间一直在忙小金榜试的事情,今天正式放榜,也算是松了口气。
  忽听外头来报,道是两位皇嗣一起来了,不免要一道起身去迎驾。
  再听大公主说了事情原委……
  石尚书容光焕发,精神振奋。
  他当即便拍板道:“办,要认真地办,隆重地办——两位殿下目光如炬,早就该办了!”
  佐官之一的孙侍郎也是眉开眼笑:“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礼部必然举双手赞成!”
  阮仁燧跟大公主都叫他们的兴奋搞得有些不明所以。
  小时女官对此洞如观火。
  此事一出,无形当中也加深了礼部的职权。
  一旦引为常例,两位皇嗣那么忙,难道还能每年都抽出时间来干这事儿?
  再则,石尚书跟孙侍郎,一个是大儒亲传弟子,另一个是当代名士,这种出身的官员,往往鸡娃最狠,也最有成效。
  他们会怕这种表格?
  反倒是替他们宣扬家风,扬名立万呢。
  先前海棠诗会,孙侍郎甚至于还去当了评委——其实力可见一斑。
  反面教材就是周侍郎。
  他明显是个半混子,且家里多半还有一窝纯血混子。
  所以他现在就是脸色发白,笑容僵硬:“此事牵扯甚多,最好还是从长计议……”
  “不会吧?”
  孙侍郎神态自若地抚了抚幞头底下露出来的头发:“不会有人家里边科举不中,小金榜试不中,任何专业考试都不中吧?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
  被误伤的大公主:“……”
  被误伤的阮仁燧:“……”
  被误伤的阿好:“……”
  真正承担了主要伤害的周侍郎:“……”
  大公主痛心疾首!
  三个小孩儿回到崇勋殿,才知道圣上已经睡下了,再听肚子咕咕直叫,不得不先相约下午再聚,各自啾啾啾叫着,饥饿的小鸟一样觅食去。
  大公主唉声叹气地回到了九华殿。
  进了门,就看贤妃手里边捧着一碗山楂甜水,一边慢慢地啜饮,一边饶有兴味地看几个内侍演皮影戏。
  似乎是有所察觉,她抬头看了过来。
  大公主像是一道怨灵,幽幽地从她身边路过。
  她背着手,哼了一声:“玩儿,你就玩儿吧!”
  贤妃:“……”
  贤妃呆滞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她忍不住揉了揉眼睛,问左右:“刚刚,是仁佑回来了吗?”
  左右:“……嗯。”
  贤妃静静地恍惚了一会儿。
  “阮仁佑,你烦死人了!”
  贤妃反应过来,柳眉倒竖:“不应该在外边上课吗,回来干什么?!”
  第119章 太棒了,这种心如死灰……
  圣上睡了不到一个时辰,便醒过来了。
  他问宋大监:“那几个孩子呢?”
  宋大监就说:“先前去完礼部,倒是来寻您了,只是看您歇下,又都有些饿了,就暂且散了……”
  圣上低低的“唔”了一声,去书案前翻看一会儿,确定没什么马上就得处置的事情,这才手扶桌面,慢慢地坐了下去。
  桌上摆着新洗的葡萄,他信手摘下一颗,剥皮之后送入口中,思考几瞬之后,才说:“叫他们吃完饭之后过来。”